工艺百花——何铮《能画善绣续新篇》
	
	
		
	来源:新浪
	|
	作者:丛萌
	|
	发布时间: 2018-04-08
	|
	50141 次浏览
	|
	 分享到: 
	 
	        
    		 
	 
		
	  纵观当今苏绣艺坛及产业现状,其基本格局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与过去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在苏州刺绣之乡光福镇湖的绣品街上,有不少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工作室。尤其是精品街上,当下业界有些知名度的刺绣工作室和店号星罗棋布,将原来绣品街的档次提高到新的层面,有了质的飞跃。
 	
	
	
		
			 																				
 徐老师指导何铮并为其题写斋名  																				 																					  有言云:人老眼花。绘画,绣花,都是十分耗费视力的。相对于刺绣,绘画稍好些。那些精细绣品的绣制,有的部位,如猫眼等,须将丝线辟成几十分之一方可,以求其生动传神。  																					 																						
 国画《雪》,入选北京“翰墨迎春,孺美养生”书画作品展  																						 																							  我想,她能一如既往,乐此不疲,此时的心情一定是宁静的,恬淡的。 																							 																								* 图片除乱针绣《幸福》外,其余皆由何铮提供  																							
   写于2017年10月19日    附:何铮最新的论文 																							 																								《“吴门画派”与“苏州刺绣”》  																							
   “吴门画派”,是明代中叶在吴中地区形成而影响全国的重要画派,以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为代表。他们大都擅长诗文,书画并茂,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所以画风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也被称为“文人画”。吴门画派的崛起开创了一代新画风,取代院体和浙派而占据画坛主位。他们注重笔墨表现,强调感情色彩和幽深的意境,追求平淡自然,恬静平和的格调,而这些也正是苏绣所表现的风格特点。正如明代文渊阁大学士王鏊,在他主编的《姑苏志》卷十四中写道“精细雅洁,称苏州绣”,这是首次以文字形式确认了苏绣的风格特点。   “吴门画派”的形成对吴中地区的文化具有重大影响,成为当时全国诗、词、戏曲、书法、绘画、工艺等文化艺术创作的重要地区。而苏绣也如其他姐妹艺术一样,受吴门画派影响而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她以针代笔,以线代墨,表现文人画的思想和感情,与文人画有着异曲同工之美。她在数百年的艺术长河中始终位于四大名绣之 冠,其风格独树一帜,这与吴门画派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吴门画派”的形成、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元代中期大批画家南迁,苏州开始成为绘画的中心之地。至明代中期,商品经济较前代更加活跃。当统治者疲于官廷内部斗争时,在中国城市出现了史学家所谓“资本主义萌芽”。江南市镇经济繁荣,工商业的比重逐渐增加。当时的苏州与之毗邻的松、嘉、湖地区是全国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纺织业、麻布业、造纸业、冶铁业、珠宝业等相当兴盛,商品琳琅满目,苏州已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经济重镇和东南一大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