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习近平主席: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
来源:内蒙古日报 | 作者:鸿雁 | 发布时间: 2018-03-21 | 18749 次浏览 | 分享到: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一切坚守正义事业和人民立场的文艺工作者都必然和必须高度自觉地拥抱艺术理想,坚持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促进时代变革,并以艺术的方式将文明之光照亮生活的每个角落,直至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使人民的精神在温润中得到提升、在欣悦中受到启迪、在感悟中获得洗礼。

文学艺术是审美意识形态,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真正的艺术精品都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质、提炼生活蕴含的真善美,从而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

认清文艺的本质与特性,认清真善美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总书记的讲话,对文艺与真善美的必然联系,对文艺传递真善美的重要作用做了全面阐述,深刻揭示了文艺的特性和文艺的核心本质与功能。

艺术美的创造,是文学、音乐、绘画、戏剧、影视等艺术种类共同具有的特征。何为美?这是美学一直探讨的复杂问题。无论现实世界的美,还是文学艺术创造的美,美的事物一般都能通过人们的感官而引起美感愉悦,即审美的快感。文学艺术作品中,真善美三者是既有区别又相统一的整体。

古希腊苏格拉底认为:“美和善是一个东西,就是有用和有益。”“任何一件东西如果它能很好地实现它在功用方面的目的,它就同时是善的又是美的,否则它就同时是恶的又是丑的。”这是最早把美与有用的价值相联系的观点。美的艺术形象又与真紧密联系。黑格尔曾说:“感性观照的形式是艺术的特征,因为艺术是用感性形象化的方式把真实呈现于意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人们要求艺术真实,却不要求艺术等同于现实。艺术作为人的创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必然体现人作为创造主体的烙印,体现人的能动性。

艺术美作为人的创造,细加分析,我们就会看到它实际上是由作品的情、意、象所蕴涵和传达的真、善、美而显示自身的价值。文学艺术形象总寄托和表现一定的思想和情感。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通过形象“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别人”。普列汉诺夫曾补充说,“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我国古代典籍《尚书·尧典》所说的“诗言志”,“志”在古代也包含思想与情感的意思。艺术中表现的思想情感,一般地说,主流都是向善的,是有益于使人类变得更善良、更美好、更崇高、更进步的思想情感。真与善,只有通过美的艺术形象的表现才能格外感人,格外使人动心,使人受到春雨润物般的熏陶和感染。这是文艺胜于、区别于哲学或伦理著作的所在。正是情真、意善、象美的统一,形成文学艺术形象的特点及其审美心理机制,使读者和观众产生美的愉悦感。

未设置二维码
悲鸿学堂
悲鸿画库

名家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