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来源:中华书画家
|
作者:鸿雁
|
发布时间: 2018-03-20
|
28251 次浏览
|
分享到:
20世纪初是中国画十分颓败的时期,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对民族的萎靡不振、艺术的泥古不化痛心疾首,发出奋起革新的呐喊。徐悲鸿以其深入的思考、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开始成为中国艺术复兴的开拓者。
徐悲鸿视创造为他的艺术生命,决不受程式的羁绊,而充满生机活力。他对造化中的美极其敏感,在表现时则根据美的要求决定自己的主旨与步骤。从《灵鹫》一画,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创作过程。他在昆明见到令他赞叹的“天下第一美鹫”,当即作了多幅炭笔、铅笔和水墨的速写,其中既有鹫的全侧面,也有正面和半侧面,还有对灵鹫头、颈、爪等局部的专门研究。在进行中国画创作时,徐悲鸿要求忘掉一切以往的技法,全力进行美的塑造,“美”成为唯一的无可替代的主体和一切考虑的出发点。因此,当我们发现画上的鸟竟是用一般传统山水画的笔法皴擦而成,而巨石反以画鸟的酣润笔墨写就时,就不会惊奇万分了。“笔笔求诸己”,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正是在“美”的指引下,徐悲鸿的画中出现了用棕刷一挥而就的巨大毛竹,用线束锋而画出的绵长的柳条,以全纸着色衬托的白鹅,以枝杈纵横交错突出线条美的秋树……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徐悲鸿的艺术闪烁着中华智慧的光芒,这位才华横溢、学贯中西,而又历经磨难,具有超凡毅力的艺术家,秉承“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中国哲学思想,在继承与创造、东方与西方、形与神、造型与表现、审美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关系上都把握得那样恰到好处。他不仅在素描、油画、中国画上均造诣精深,而且在中国的人物、山水、花鸟以至书法等各方面均有突破前人之处。其创作力之强,修养、技巧之全面实为艺术史上所罕见。他以完整的理论和大量杰作推进了中国的审美。在21世纪中国全面走向世界之时,徐悲鸿的艺术无疑会给予我们极其丰富的启迪。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将会看到,徐悲鸿不仅属于21世纪的中国,而且属于21世纪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