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嫁给”千年传统大漆工艺的女匠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鸿雁 | 发布时间: 2018-03-15 | 9176 次浏览 | 分享到:
  13日,在山西太原的一间漆坊内,47岁的太原传统漆器非遗匠人郭喜梅正用砂纸耐心地打磨着自己创作的漆画《晋祠侍女》,这样一件作品的工期至少要三个月。走进漆坊,一股雅香扑鼻而来,铺天盖地却不刺鼻,郭喜梅说,这是大漆的香气。
  “嫁给”千年传统大漆工艺的女匠人
  13日,在山西太原的一间漆坊内,47岁的太原传统漆器非遗匠人郭喜梅正用砂纸耐心地打磨着自己创作的漆画《晋祠侍女》。
  13日,在山西太原的一间漆坊内,47岁的太原传统漆器非遗匠人郭喜梅正用砂纸耐心地打磨着自己创作的漆画《晋祠侍女》,这样一件作品的工期至少要三个月。走进漆坊,一股雅香扑鼻而来,铺天盖地却不刺鼻,郭喜梅说,这是大漆的香气。

图为已经接近完成的一幅《晋祠侍女》。 李庭耀 摄
图为已经接近完成的一幅《晋祠侍女》。 李庭耀 摄
  “嫁给丈夫,就是嫁给了大漆。”郭喜梅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喜欢画画,这为她后来选择传统大漆工艺奠定了基础。1998年,她与张利志结婚,丈夫一家四代皆做大漆,郭喜梅初见大漆制作的漆器便觉惊喜,从此开始了大漆之旅,不断学习国学、绘画和大漆工艺。

  树割漆、蚕吐丝、蜂做蜜并称为中国古代农业“三大宝”。郭喜梅所推崇的传统漆器制作工艺,所使用的便是人工从漆树割取的天然生漆,即大漆。中国发现和使用最早的大漆制品可追溯到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的公元前七千多年的朱漆碗。

  “首先要用木材做坯,之后用麻布包胎、刮灰、做纹理、上漆等,最后推光。”郭喜梅告诉记者,每道工序都需要重复数次,每次都要耐心打磨,打磨后需要12个小时晾干,又要在荫房放置12小时以上,才能开始下道工序。

  图为郭喜梅创作的一幅漆画。 李庭耀 摄
 图为郭喜梅创作的一幅漆画。 李庭耀 摄
  郭喜梅说,“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偷懒,我希望一个作品可以在别人手里放十年、二十年,甚至传给下一代。”

  “只要漆面不磨损,时间越久,就越能体现材质美感。”郭喜梅向记者展示了一串手珠,她说,由于工序过程繁琐且操作难度大,一颗手珠的工期至少三个月,像茶台这样的大物件工期甚至要一年以上。“有时候要陪一件作品数月,有时候要陪它走过四季。”郭喜梅如是说。

  在朋友们看来,郭喜梅的工作枯燥无味,但她和丈夫却乐在其中,她认为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让自己坚守和传承传统工艺。谈及工匠精神,郭喜梅说,“就是要守得住孤独,不是三四个月,也不是三四年,而是把自己的事业当作一种生活,去享受它。”

  图为郭喜梅制作的大漆手镯。 李庭耀 摄
图为郭喜梅制作的大漆手镯。 李庭耀 摄
  郭喜梅告诉记者,大漆是传统非遗手工艺中成本较高、耗时较久的一种,而且大部分人对大漆有过敏性反应,接触后可能会出现呼吸不畅或突发性疱疹等症状,真正能够坚持大漆制作的人并不多。为了大漆工艺的传承,郭喜梅举办了大漆制作沙龙,让人们了解这项工艺。
悲鸿画库

未设置二维码
名家专栏
悲鸿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