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8日,徐悲鸿先是抵达伦敦。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第二年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法国国立最高美术学校图画科,在该校录取的100多名新生中,其成绩名列第14位。徐悲鸿是进入该校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
30年代徐悲鸿回母校探望
1921年,受时局影响,徐悲鸿从法国来到德国柏林,问学于康普先生。时在欧洲的中国留学生成立一社团——天狗会,在这里,徐悲鸿结识了一批年龄相仿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回国后大多成为呼风唤雨的人物,其中有美学家宗白华,文史大师陈寅恪,后曾任台湾“国防部长”的俞大维、台湾“立法院长”的张道藩、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年等。除此,徐悲鸿还结识了正在欧洲考察的维新领袖梁启超和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1927年,他结束了在国外多年的学习,满载而归。
与学界政界大牌互动频繁
徐悲鸿与学界诸多大牌互动频繁。1932年“一·二八”抗战,中央大学停课,徐悲鸿便来到北京看望朋友,他住在文化大腕胡适的家中。
1935年,徐悲鸿再次来到北京,他为胡适夫人江冬秀所养的狮子猫画像,为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夫妇作《双马图》,并出席华北文学艺术界举办的欢迎茶会,到会的有周作人、齐白石、陈锦等。2月9日中午,徐悲鸿来到中南海居仁堂,出席何应钦的宴会,晚上他参加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主任严济慈的宴请,众多学界名流作陪。2月10日早晨,徐悲鸿赴中法大学教授陈锦之宴,中午在东兴茶楼赴北平研究院副院长李书华之宴,晚上他坐火车离开北平,到站送行的有北大校长蒋梦麟、音乐教育家杨仲子、戏剧家熊佛西等20余人。
徐悲鸿的交往人脉既有美术圈子的,也有圈子外的;既有文化界的名流,也有党政界的高官。他的这些交往都不是酒桌上的泛泛之交,如徐悲鸿同国民党大佬吴稚晖的关系就很密切。
徐悲鸿与泰戈尔合影
徐悲鸿作为中国画坛的领军人物,手上拥有许多稀缺的资源与广泛的朋友圈子,他热心肠,不遗余力地推荐学生去国外留学,帮助学生安排工作,他为一些画家写介绍信、写序、题字、推荐出版,他还请朋友给学生提供方便,这里以其1946年9月给大文学家林语堂(留德时他们相识)一函为例:
门人费成武、陈晓南、张倩英、张安治四君,由教育部派赴英伦研究艺事,因欧亚交通工具缺乏,及改道由美赴欧,道经纽约,特嘱拜谒足下,面聆训诲,幸垂教焉。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悲鸿于1939年来到东南亚与南亚等国,举办画展,进行义卖,著名散文家郁达夫先生得以与其相识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