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杨先让
来源:网络 | 作者:鸿雁 | 发布时间: 2018-03-28 | 23900 次浏览 | 分享到:

杨先让

  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省牟平。画家。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

人物概述
  杨先让曾赴美、韩讲学。1993年退休后赴美国居住,于费城、休士顿、路州大学等地举办画展和讲学等文化交流活动。

抢救民间艺术
黄河十四走
  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已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并逐渐跨入信息时代,尽管类似虎头鞋一类的农家妇女业余制作的民间艺术品一息尚存,但如果我们还不抓紧去搜集、抢救的话,恐怕不用过多少年,也就会因失传而绝迹了。杨先让就是我国投入这一抢救工程的先行者。
  从1986年至1989年,在四年的时间里,他率领考察队历尽曲折艰苦,出入黄河流域十四次,潜心考察民间艺术,足迹遍及青海、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八省,积累了近千张及二十余万字的记录。当他将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田野考察报告”为副题的《黄河十四走》一大叠书稿送给他的老友黄永玉看时,黄永玉一翻开,就被震傻了,惊呼:“杨先让呀杨先让,你可真邪了!那么大的志气、雄心!那么坚忍的毅力!那么精密的计划,那么丰硕的成绩!并说:“《黄河十四走》点明了研究民间艺术的一个方向、一个方法。是一个铁打的、无限远大的可能性,理出文化行当一条新的脉络,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无可估量。”
  收入《黄河十四走》的多达四百多幅,其中包括炕围画、壁画、山岩画、木版年画、陶瓷绘画、皮影、木偶、剪纸、社火脸谱、面花、花被面、花包袱、瓜帽、鞋垫、荷包、肚兜、布老虎、纸牌、瓦当……真可谓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在细细品味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民间艺术的藏品是极难搜集到的珍品了。如用作民间性教育的箱底画,在经过“文革”的一场浩劫之后,谁家也不敢密藏这类被视作“淫画”的禁品,早就消踪灭迹了。
  而杨先让却在山西新绛和河北武强,都搜集到了各有千秋的箱底画。他在书中介绍说:“箱底画又称‘袖卷画’、‘门后画’、‘避火’,全国各地木版画产地都有,是民间生产的一种性启发图画,母亲在女儿结婚时买一张藏压在嫁妆箱底下,希望女儿能理解生儿育女的关键所在。”但当他后来到潍坊年画产地考察时,这种箱底画连当地研究杨家埠年画的专家也从来没有见过,说“杨家埠没有一户敢藏那个玩意,那还不得杀头1就连自家祖传的年画版子他也是用塑料布包了几层,藏在粪坑里才保存下来的。由此可见,杨先让先生对民艺所做的抢救工作,是多么具有历史价值了!


《纪念周总理》

贴近艺人
  在四年的考察中,杨先让结识了许多民间艺人,剪花娘子库淑兰就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她家贫如洗,如果光为自己的现实忧愁,也许一天也活不下去。然而,她乐天知命,心灵手巧,全凭剪新娘子、花轿、壁挂、生命树等吉祥图案来排解内心的痛苦。1986年县文化馆给她带来一些彩纸,使她艺术灵感的闸门大开,沉醉在艺术的创造之中。她首先将自己的破窑洞打扮得如同一座艺术宝殿,继而创作了两幅《剪花娘子》贴在墙中央,说:“那就是我1她又将剩下的彩纸,把破纸箱装扮得如同五彩宝盒;窑洞黑暗,她剪了太阳、月亮、星星和现代化的大灯泡,象征光明。
  杨先让先生说,库淑兰的创作,还未受到商品和名利的干扰,已从传统民俗剪纸进入了偏重纯美的艺术创造境界。当年杨先生采访的民间艺人,如安塞炕围画的作者钟大娘、宝灵的剪纸奶奶杜样茹、华县的皮影艺人潘京乐、乌镇闹社火的领头人李生胜、磁县的窗花巧手张树梅……从照片上看,都已是白发苍苍的古稀之年,尤其是新绛的剪纸能手苏兰花,当时就八十五岁高龄了,未知他们中还能有几位健在?这就是说,杨先让先生率队在黄河流域考察民间艺术的工作做得太及时了,如果再晚些年,就不可能抢救出这么丰富、宝贵的艺术绝品了。我们的祖国辽阔广大,除了黄河,神州大地上还奔流着长江、珠江、雅鲁藏布江、松花江、黑龙江……哪条江河流域都有独特的民间艺术,都值得有志于此的文化人士去考察、搜集和研究。杨先让父女黄河十四走的足迹,无疑是开出了一条抢救民艺的新路。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工程。如果有更多的民艺抢救者尽快跟上来,走遍各条江河流域,然后把抢救所得,建一座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定会“当惊世界殊”,成为我们民族的一大骄傲吧!



《秋塘》


海外活动
展示时代图解
  杨先让和妻子油画家张平良于1993年来到美国休斯敦。利用儿子、儿媳工作室中的展示厅“上尚艺苑”展览他们的作品,主要包括杨先让版画回顾展,杨先让、张平良绘画展,中国农民画与窗花展3部分内容。杨先让的展览厅并不大,但作品精彩,还经常轮换,凡参观过的人,无不啧啧称赞。于是热心的华人朋友将他们的作品介绍到休斯敦及美国南部、东部的一些城市如费城、巴特鲁茨市、华盛顿等地开办展览会。
  他们的展览得到很大反响。首先引起轰动的是杨先让版画回顾展。该展览先后在美国休斯敦、费城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举办。由于他的版画被认为具有时代意义,休斯敦美术馆破天荒地将他的作品分批展出。杨先让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成就较大的版画家,继承与弘扬了版画的传统,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成为时代的写真。人们将他的作品看作对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历史的图解,反映了中国的一个时代。这些版画被国外一些机构收藏,如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乡情》;美国密西根塞格诺大学收藏了《敦煌幻想曲》;康州大学亚洲陈列室收藏了多幅版画及彩绘。此外,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也有一些收藏家(或单位)进行收藏。
  与频频展览同时,各地也都为他安排了讲座。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各种场合的讲坛上,文章发表于当地的华人报刊上。甚至被路易斯安那州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讲授“中国美术史”,美国《华夏时报》聘他为顾问。杨先让通过自己的展品、讲座、文章展示与诠释了中华艺术,传播了中华文化,积极地推进中美民间的文化交流,增加了美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1996年他被授予休斯敦市荣誉市民奖;1999年被授予路易斯安那州巴特鲁茨市荣誉市长奖,同年,还获得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艺术学院文化交流奖;2003年获得休斯敦大学亚洲艺术部文化奖。
传播民间艺术
  杨先让在国内曾是研究中国民间艺术的开拓者。1981年以后,他受命协助组建中央美术学院年画、连环画系,1984年又将该系改建为民间美术系,由他任系主任。他曾14次深入黄河流域的乡村、小镇,著有《黄河十四走》《中国乡土艺术》(这两部与杨阳合著)《黄河十四走民艺考》等书。他到了美国以后,不仅举办自己的作品展,而且还以更大的热忱,利用一切机会展示与讲解中国民间美术。他制作了许多幻灯片进行展放。特别是当他谈到剪纸大师库淑兰的作品时,使听众激动不已。于是1997年便索性利用春节期间,在休斯敦主办了一次《中国民间艺术展》,突出展出了库淑兰4幅大型剪纸画,又选了河北蔚县窗花和陕北洛川马秀英10幅绘画陪衬。同年4月份北上做巡回讲学,主题是中国民间艺术,由费城、华盛顿、纽约、纽伦敦,抵达波士顿,被评为“由南方休斯敦刮来的一股中国民间艺术的旋风”。
  不久,费城一些学者又同杨先让一起,开始酝酿、发起、促成一次更大规模的民间艺术展。这次中国民间艺术展,先在路易斯安那州文史馆举办,2003年3月移到费城举办。这次展览在7个超大尺寸的屏风上,装饰着蔚县彩色剪纸,库淑兰的4幅1米多长的巨幅作品占据了整整一面墙。
  还有陕西手工缝制的八卦褥面;山西孩子们戴的虎头帽;各种香袋、荷包、针扎;各种门神、年画、皮影等。也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如苗族妇女喜庆时穿的缀满手工绣片的盛装、百摺裙、银头饰、项圈等。这些展品有100多件,都是他几十年来在黄河流域和祖国各地收集和收藏的。玻璃柜里还摆放着精装的《黄河十四走》《中国乡土艺术》《剪花娘子库淑兰》《中国皮影艺术》等书籍。
  与此同时,杨先让教授还进行了“中国民间艺术”演讲,听众达400多人,70%是美国人。该市各公立图书馆馆长们也都慕名而来。座位不够,后面还特地添加了4排椅子,仍有一些人不得不站在走道上听讲。《侨报》对此次展览所作报道的标题,概括了展出盛况:“一流展出、一流演讲、侨胞骄傲、老美赞叹。”中国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引起了加州圣地亚哥人类学博物馆馆长莎娃朵博士的极大兴趣,她与杨先让合作,举办了“杨先让木刻版画展览”及“中国黄河民间艺术大展”。

艺术概况
主要作品
  《晌午》《渔村》《延安组画》《刘胡兰与六烈士》《纪念周总理》等。木刻《出圈》获1957年全国青年美展奖。1982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
著作出版
  《杨先让木刻选集》《杨先让彩绘选集》《杨先让文集》《中国乡土艺术》《黄河十四走民艺考》《艺苑随笔》等。
作品收藏
  中国美术馆、巴黎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以及美国、韩国、台湾和香港收藏家收藏。

获得荣誉
  2014年3月19日,中国文联在京举行第11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颁奖典礼,杨先让获造型艺术奖。

未设置二维码
名家专栏
悲鸿画库

悲鸿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