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设置二维码
名家专栏

悲鸿画库
悲鸿学堂
齐白石:我一生最知己的朋友,就是徐悲鸿先生
来源:网络 | 作者:鸿雁 | 发布时间: 2018-03-29 | 23663 次浏览 | 分享到:

徐悲鸿余齐白石合影

  “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谓吾心手出异怪,鬼神使之非人能。”这是1932年齐白石赠予徐悲鸿一幅山水画中的诗句,真挚地道出了齐白石与徐悲鸿的相互推崇和深厚友谊。在齐白石与徐悲鸿数十年的交往中,这样的画作、书作、信札等还有很多,他们之间情真意厚、惺惺相惜,成为20世纪美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2018年2月2日,以徐悲鸿纪念馆收藏齐白石作品为基础,配合北京画院收藏的齐白石、徐悲鸿作品,全面梳理两位艺术大师相识、相交、相知过程的“白石墨妙·倾胆徐君——徐悲鸿眼中的齐白石”专题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这也是北京画院美术馆2018年的开年首展,将为观众在新春佳节期间带来一场关于中国传统文人交往温情的回忆。

白石墨妙册(其二)十一开之一 齐白石 33×47.8cm 纸本设色 无年款 徐悲鸿纪念馆藏

白石墨妙册(其二)十一开之四 齐白石 33×47.8cm 纸本设色 无年款 徐悲鸿纪念馆藏

白石墨妙册(其二)十一开之五 齐白石 33×47.8cm 纸本设色 无年款 徐悲鸿纪念馆藏

白石墨妙册(其二)十一开之九 齐白石 33×47.8cm 纸本设色 1948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白石墨妙”源自徐悲鸿收藏的两套齐白石册页《白石墨妙》,两套册页里集中了齐白石所擅长的花卉、水族、草虫、蔬果等题材,每套册页十一开,堪称齐白石艺术风格成熟期的精品佳作。徐悲鸿对这两套册页视若珍宝,在册页封面上欣然题写“白石墨妙”。“白石墨妙”这四个字可以视作徐悲鸿对齐白石绘画最中肯的评价与认识。两套册页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制作珂罗版发行,在国内外影响极大。

  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他从一个木匠而成为一个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声誉的艺术大师,徐悲鸿起了重要作用。

  徐悲鸿是江苏宜兴人,比齐白石小三十二岁。1919年,徐悲鸿赴法留学并在多国参观了艺术馆、博物馆,欣赏了许多世界级美术大师的佳作,还系统地学习了美术理论、美术史、解剖、透视等课程,成为我国早期少有的既有丰富的艺术理论又有精湛的绘画技艺的艺术大师之一。

春水绿弥漫 齐白石、徐悲鸿 画芯48×82cm 纸本水墨 约1940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1927年回国后,徐悲鸿最大的愿望就是发展艺术教育事业。他和田汉一起筹办南国艺术学校,后来南京中央大学又聘请他担任艺术专修科教授。1928年底,徐悲鸿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在北平大学,他开始酝酿教学改革。他认为,要提高绘画教学水平,首先应该打破旧的传统观念,贯彻写实主义原则,创立素描基础论。他所希望的艺术学院的教员,应该是具有真才实学,在艺术上不墨守成规,具有鲜明的个性,敢于创新的人。他觉得如果聘请像齐白石这样充满生活激情的画家到学校任课,不仅能打破教员中陈陈相因的沉闷空气,而且也能给学生带来鲜活而生动的新内容。

寻旧图 齐白石 151.5cm×42cm 纸本设色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这时,齐白石自创的红花墨叶大写意一派,已得到认可,有较大影响。徐悲鸿所以看中齐白石,不仅因为他很欣赏齐白石的画,而且认为齐白石的见解和自己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比如,齐白石的画,以日常能见的为多,而虚无缥缈的较少;他画的实物,不刻意求似,而在不求似中得似;他反对死临摹,而主张师法自然经过三次邀请,齐白石终于答应了徐悲鸿。

墨虾蜀葵 齐白石、徐悲鸿 101×35cm 纸本设色 1948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然而,齐木匠登上大学讲台一事,却像花边新闻一样在社会上传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支持者有之,但更多的却是反对之声。反对者认为,把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木匠出身的老头聘为教授,简直是对艺术学院的侮辱。他们群起而攻之,流言飞语、明枪暗箭满天飞,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这时的徐悲鸿势单力薄,孤掌难鸣,不得不在第二年黯然离开北平南下。他向齐白石告别,老人黯然伤怀,为他画了一幅《月下寻归图》。画面上一位穿长袍的老人扶杖而行,并题了两首诗: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藜扶梦访徐熙(南唐著名画家)。一朝不见令人思,重聚陶然未有期。深信人间神鬼力,白皮松外暗风吹。在第一首诗的最后,还附有一行小字:悲鸿先生辞余出燕,余问南归何处?答:月满在上海,缺,在南京。



国立北平大学聘书 1928年 北京画院藏

  1931年5月,为了扩大齐白石的影响,徐悲鸿说服中华书局的主要负责人舒新城出版了《齐白石画集》,并亲自编辑并为之写序。他评价齐白石的画说:齐白石之长处,在有色彩,一往直前,无所顾忌,惟多红而少绿。或其性格所尚,写昆虫突过古人,其虾、蟹、雏鸡、芭蕉,以墨写者,俱体物精微,纯然独创。1933年初,徐悲鸿携带中国著名画家的作品到欧洲举行巡回展,使欧洲更多的国家认识和了解了中国的大画家齐白石和他的作品,从而使他的画走向世界。

奔马图 徐悲鸿 52×78cm 纸本墨笔 1938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徐悲鸿回到北平,两位艺术大师在阔别十七年之后又得以重逢,欣喜之情不待言表。他们常在一起作画,悲鸿画鸡,白石老人便补块石头;白石老人画蜻蜓,悲鸿便补束花草。在徐悲鸿纪念馆里,有一幅徐悲鸿画鸡、齐白石补石和兰草的画。据说在1947年的除夕夜,艺专有一位年轻的裱画工向徐悲鸿讨画,徐悲鸿欣然答应,顷刻间两只公鸡跃然纸上。正画在兴头上,突然停电了,只好改日补画。谁也没有料到,这一拖就是几年。后来徐悲鸿突然病逝了。裱画工想到了齐白石,在他的恳求下,已经九十多岁的白石老人答应了他的要求,看到徐悲鸿笔下两只公鸡似在对话,于是就在上面那只鸡的下边用浓墨补画了石与兰,一下子使这幅画更加生动可爱,这幅画也成为两位大师合作的绝响了。

墨虾蜀葵 齐白石、徐悲鸿 101×35cm 纸本设色 1948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年事已高,主要是在家里画画,颐养天年。徐悲鸿此时五十四岁,正当盛年,但由于长期的奔波等,身体很不好。然而他非常珍惜时光,常常带着病工作。作为新中国第一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悲鸿担负着联络和团结全国美术工作者,培养和教育年轻的美术人才的重任。对于和自己有莫逆之交的齐白石,他更是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墨虾蜀葵 齐白石、徐悲鸿 101×35cm 纸本设色 1948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齐白石与徐悲鸿两人尽管人生背景各异,年龄悬殊很大,艺术风格也大相径庭,但是却丝毫不妨碍两人至真至纯的艺术交往,不妨碍两人在传统艺术探索创新的道路上肝胆相照。也正是因为他们两人之间的相互推崇、相互尊重与相互扶持,才会使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丰富多彩,才会有我们今天宝贵的的艺术遗产和精神财富。我们也希望广大观众在欣赏齐白石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用心感受中国传统文人交往中的真挚与温情。

山水 齐白石 50×94cm 纸本墨笔 1935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墨虾 齐白石 24×29.5cm 纸本墨笔 1938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随着两人交往日渐深刻,徐悲鸿对白石老人的晚年生活也是照料入微。此次展览中有一封徐悲鸿写给齐白石的信札,主要内容便是端午佳节将至,徐悲鸿专门托人给白石老人送去鲥鱼、粽子等节日礼物,还在信中细心的嘱托鲥鱼的烹饪方法,从这些交往的细节中可见徐悲鸿对老人真切的关怀。而齐白石对徐悲鸿这种无微不至的照料也是终生感戴,曾多次对身边亲友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

便笺一通 廖静文 徐悲鸿 24x17.5cm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1953年9月,徐悲鸿不幸脑溢血逝世。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周围的人谁也不敢把这个噩耗告诉齐白石,怕他老人家接受不了。老人问:怎么不见徐悲鸿来?大家只好推托说开会去了,出差去了,又出国去了。过去每年徐悲鸿院子里的桃子熟了,他俩都要相聚品尝,现在只有廖静文(徐悲鸿夫人)一个人送来一篮子桃子时间长了,老人也约略感到出了事,也就不再多问,只是一天天话越来越少了。吴作人回忆说:有一次,我去他家探望,他一反平日沉默寡言的习惯,忽然对我说:我一生最知己的朋友,就是徐悲鸿先生。

信札 徐悲鸿 24x27.5cm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信札 徐悲鸿 镜心 纸本 纵二二·五公分 横二八·五公分 无年款 (1931年9月21日)北京画院藏

信札 徐悲鸿 镜心 纸本 纵二三·五公分 横二九·五公分 无年款 1931年 8月17日 北京画院藏

知己有恩 齐白石 1933年 北京画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