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神仙卷》:论其与《朝元仙仗图》之原位
来源:澎湃新闻
|
作者:澎湃
|
发布时间: 2018-04-06
|
140859 次浏览
|
分享到:
4月1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之际,原徐悲鸿所藏《八十七神仙卷》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全卷展出,仅展三天。这些天,为观看这一被称为“悲鸿生命”的画作,排队达两个多小时。
(一)主神身份、形式及来源 《朝元》的“三位”主神其实暗藏玄机。《朝元》与《八十七》有一个不起眼然而重要的细节差别,即“扶桑大帝”之像。《朝元》图中,右起第12人榜题为“扶桑大帝”。该像没有头光,而两位主神(南极天帝君、东华天帝君)是有圆形大头光的。在人物比例上,两位主神明显大于一般侍从,而“扶桑大帝”更接近一般神仙和侍从的大小,由此显得比 两位主神身份略低。在性质上将这三像等同,是不妥的。 我认同《朝元》图原出自某道观东壁壁画小样的观点(如武宗元主持的玉清昭应宫)。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考虑全殿壁画的匹配,如果遵守一般的左右壁图像对称的原则,《朝元》图是东壁,而西壁除两位有头光的主神(西、北方帝君)外,能有谁与东壁的扶桑对应?如果没有对应者,只是所谓“五方帝”,为何将两壁壁画设计成主像不对称的形式?显然另有原因(下详)。 元代汤垕说:“尝见《朝元仙仗图》,作五方帝君。”我认为这是元人的误读。何为五方?东、西、南、北、中是也。代表东方的已有“东华天帝君”,而“扶桑大帝”不代表东方,更不是“中”,中央为“黄帝”,扶桑大帝的身份是东王公。葛洪《枕中书》曰:“元始君经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头,治三万六千岁,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又生九光玄女,号曰太真西王母。”由此,我们可推知该画完整的主神结构:东壁主神是东方、南方帝君,另加上东王公(扶桑大帝),而相对应的西壁应是西方、北方帝君,加上西王母。六像的神格不等同,四方神为主神,东王公、西王母略低,分别只是男、女仙之首。这正是《朝元》上的扶桑图像略异于东、南二帝君的原因。
扶桑与邻近男仙比较图,上《八十七》,下《朝元》
在《八十七》上,对应于《朝元》之扶桑的图像却有圆形大头光,人物之比例也与一般神像有明显差别,更接近东、南二帝。如上图所示,《八十七》上的扶桑像与邻近的几位男仙(太清仙伯、九疑仙侯、太极仙侯、西灵玉童)的大小差异十分明显,而在《朝元》上他们的比例要接近许多。徐悲鸿对此已有批评:“(《朝元》主神)神情臃肿萎鄙,且身材短矮,矮于侍从女子。”虽然此话不能说无懈可击,但却是一个有启发性的观察角度,他敏感地看到了主神与一般神仙比例关系的区别。也就是说,从图像特征和比例关系上看,《八十七》之扶桑与东南二帝更加接近。如果联系到《朝元》之南宋张子□题跋所称“五帝朝元”,还是可以看作是东壁的三帝,加上西壁的二帝,共为五帝。换句话说,元人汤 所说“五方帝”是错误的,而比他早的南宋张子□所说的“五帝”是可能的。那么,“五方帝”与“五帝”的区别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