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设置二维码
名家专栏
悲鸿画库

悲鸿学堂
《八十七神仙卷》:论其与《朝元仙仗图》之原位
来源:澎湃新闻 | 作者:澎湃 | 发布时间: 2018-04-06 | 140648 次浏览 | 分享到:
  4月1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之际,原徐悲鸿所藏《八十七神仙卷》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全卷展出,仅展三天。这些天,为观看这一被称为“悲鸿生命”的画作,排队达两个多小时。



重庆大足文宣王时刻,左石篆山,右妙高山

  再看相似的一例,文宣王孔子像。大足石篆山文宣王与十哲弟子龛作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中央的文宣王扎着头巾(见上图左)。56年后,大足妙高山的三教合一窟又出现文宣王像(中央为佛、左壁为老君、右壁为文宣王),这时的文宣王头戴冕旒,与玉皇大帝相似(见上图右)。这种变化其实不是乡间工匠偶然所为,与中央政府的政策变化有关:

  崇宁初,封孔鲤为四水侯,孔伋为沂水候,诏:“古者,学必祭先师,况都城近郊,大辟黉舍,聚四方之士,多且数千,宜建文宣王庙,以便荐献。”又诏:“王安石可配享孔子庙,位于邹国公之次。”国子监丞赵子栎言:“唐封孔子为文宣王,其庙像,内出王者衮冕衣之。今乃循五代故制,服上公之服。七十二子皆周人,而衣冠率用汉制,非是。”诏孔子仍旧,七十二子易以周之冕服。又诏辟雍文宣王殿以“大成”为名。帝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殿,皆再拜行酌献礼,遣官分奠兖国公而下。国子司业蒋静言:“先圣与门人通被冕服,无别。配享,从祀之人,当从所封之爵,服周之服,公之衮冕九章,侯、伯之衮冕七章。衮,公服也,达于上,郑氏谓公衮无升龙,误矣。考《周官》司服所掌,则公之冕与王同;弁师所掌,则公之冕与王异。今既考正配享、从祀之服,亦宜考正先圣之冕服。”于是增文宣王冕为十有二旒。

  从上文可得出要点如下:唐代庙宇中的文宣王像是“内出王者衮冕衣之”,而到五代时产生变化,“服上公之服”,再到北宋末年改为“仍旧”,即恢复唐制。崇宁初年(1102)这次关于文宣王服饰规格变革的决定,显然致使全国范围的文宣王像发生了变化,“增文宣王冕为十有二旒”,恰好就体现在大足。石篆山的文宣王“服上公之服”(见上图左),是五代遗风,至妙高山的三教合一窟中恢复唐制“增文宣王冕为十有二旒”(见上图右)。我们再联系到南宋初年大足四个玉皇大帝一致的冕旒形象,似乎可以看出,不仅为文宣王恢复了冕旒,其他帝王级别的诸多神像也被同样处理。这个传统一致延续到后世(如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四帝二后、明代河北石家庄毗卢寺大殿壁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