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设置二维码
名家专栏
悲鸿画库

悲鸿学堂
《八十七神仙卷》:论其与《朝元仙仗图》之原位
来源:澎湃新闻 | 作者:澎湃 | 发布时间: 2018-04-06 | 140570 次浏览 | 分享到:
  4月1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之际,原徐悲鸿所藏《八十七神仙卷》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全卷展出,仅展三天。这些天,为观看这一被称为“悲鸿生命”的画作,排队达两个多小时。


  徐悲鸿去世不久徐邦达就发表不同观点,他的否定代表了典型的反对意见。他说:“徐悲鸿收藏白描画男女神仙和帝君等八十七形象一卷,无款,亦无古题跋、印记。徐氏不知其图名,称之谓《八十七神仙像》。此图画仿唐吴道玄白画,衣纹作铁线描,没有提顿之笔,女仙脸形体态则秀美苗条。细看每像头部上方原来都有书写人名的“榜子”,现在已经给人一一挖掉,刀痕尚存。从形象、笔墨、绢地气色等各方面综合起来鉴断,应为南宋人之作。”“徐本(按:指《八十七》)和此本(按:指《朝元》)出于一稿,自无疑义,但此本为未完工的小样粉本,徐本则是刻意临仿的正式画卷。如说徐本出于此小样,亦无不可。”

  杨仁恺在作为国家文物局教材的《中国书画》一书中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说:“徐悲鸿纪念馆藏有宋人《八十七神仙卷》,与此图(按:指《朝元》)构图内容完全一致,画法也基本相同,大约是它的摹本。”

  黄苗子对两幅朝元图的艺术风格进行了比较,他说:“《朝元》卷比《八十》卷略长略高,线条清晰,气韵流畅,人物布局安排也较匀称雍容。《八十》卷多用游丝、铁线描,富于蕴籍感。《朝元》则以流畅圆润的‘莼菜条’和顿挫有致的兰叶描,富于流动感,笔墨上各有所长,工力悉敌,可能同出于宋代高手。从线描的风格看,《朝元》似较早于《八十》,《八十》卷用笔圆熟,和李公麟《维摩演教图》等传世作品更为接近,而《朝元》图中所见的顿挫笔势,则较接近于唐、五代的风格。”随着徐悲鸿、张大千、谢稚柳等人的谢世,处于书画鉴定界强势地位的徐邦达、杨仁恺的观点已经被普遍接受。由王朝闻主持的迄今最浩大的《中国美术史》(12卷)在20世纪末出版,其中第六卷宋代卷(上)接受了徐邦达的观点,认为《八十七》是在《朝元》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卷轴“正本”。进入21世纪后,周积寅主编的大型图录《中国历代画目大典•战国至宋代卷》中,将《八十七》作为宋代佚名作者的作品列出,并详录有徐邦达的主要观点,未提及徐悲鸿、谢稚柳、张大千的观点,显示了编者的倾向。国外也有学者接受徐邦达的观点,认为《八十七》略晚于《朝元》。

  然而,东南大学一位教师在《东南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讨论《八十七》,通过对此图与《朝元》图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八十七神仙卷》应是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真迹。”只是该文没有提到70年前盛成和徐悲鸿已经做出了这个判断。该文有一些值得肯定的观点,但笔者对文章中的某些逻辑推演持不同意见。另外,假如作者能对《八十七》原作进行直接和细致的观察,当会避免一些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