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设置二维码
名家专栏
悲鸿画库

悲鸿学堂
《雄狮》
来源:官方 | 作者:鸿雁 | 发布时间: 2018-03-20 | 22097 次浏览 | 分享到:
  《雄狮》是徐悲鸿1932年动物题材的代表性巨制,画幅逾十平尺,绘一头健硕雄狮踞坐于嶙峋的山石上,回首目眺远方,逆风拂动的长鬣用大笔纵横披捺,尽现其雄视天下的王者之概,气势撼人。

徐悲鸿 雄狮 纸本设色 北京诚轩2014春拍 成交价2185万元

作品资料
  
尺寸 110.5×107cm
  创作年代  壬申(1932年)作
  估价:RMB6,000,000-8,000,000
  成交价:RMB21,850,000
  专场 中国书画(一)
  拍卖时间 2014-05-16
  拍卖公司 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4年春季拍卖会

  《雄狮》为徐悲鸿画赠朱家骅的力作。
  钤印:东海王孙。款识:廿七年夏日,宗慰仁弟卒业中央大学,适当我国与凶倭鏖战之际,前途艰巨。来日大难,愿持以坚毅,贯以精诚;天命何常,尽其右我。写赠纪念。莫已。悲鸿。
  朱家骅(1893-1963),字骝先,浙江湖州人,民国时期政坛要角,学界泰斗。早年留学德国,于柏林大学攻读地质学,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交通部部长、浙江省政府主席及行政院副院长等要职,曾执掌国民党组织部。赴台后一度代行总统职务,并长期担任中央研究院代理院长,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甚巨的人物。
  1920年代初,徐悲鸿与朱家骅结识于柏林,1930年,朱家骅出任中央大学校长,徐悲鸿时为该校艺术科教授,两人颇有过从。翌年底,朱家骅任教育部长,主管文化、美术活动,与徐悲鸿往来更繁,徐氏在工作和生活中多有赖朱家骅支持。1942年,在战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徐悲鸿得以在重庆筹建中国美院,也仰仗朱家骅鼎力促成。所见徐悲鸿绘赠朱家骅者,俱为代表性作品,以“学长”相称,足证二人交谊匪浅。

作品赏析
  《雄狮》是徐悲鸿1932年动物题材的代表性巨制,画幅逾十平尺,绘一头健硕雄狮踞坐于嶙峋的山石上,回首目眺远方,逆风拂动的长鬣用大笔纵横披捺,尽现其雄视天下的王者之概,气势撼人。
  画赠中国近代史上甚具影响力的人物朱家骅。朱家骅(1893-1963),字骝先,浙江湖州人,民国时期政坛要角,教育界、学术界泰斗,历任要职,赴台后,一度代行总统职务。1948年12月25日,新华社公布四十三名内战战犯名单,朱家骅列第二十位,在宋美龄、阎锡山、傅作义之前。


《雄狮》 局部

  民国时期,教育部是主管文化、美术活动的政府部门,朱家骅在部长任内,对推动美术发展着力甚深,诸多书画名家有精品相赠。徐悲鸿与朱家骅关系尤为亲近,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两人在欧洲留学时就已相识,朱长徐两岁,故题识中以“学长”相称。1930年底至1931年底,朱家骅出任中央大学校长,而徐为该校艺术科教授,两人过从甚密,交情匪浅。1942年,在战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徐悲鸿得以在重庆筹办中国美院,也仰仗朱家骅鼎力促成。


《雄狮》 局部

 1932年2月,徐悲鸿北上故都,4月返宁,此作即绘于期间,仲冬时方补款完成。翌年1月,徐悲鸿启程赴巴黎举办中国绘画展览,曾因筹款求助于朱家骅,朱氏慷慨汇万金为助。其后,徐悲鸿游历欧洲各国凡一年有半,1934年8月方返抵国门,朱家骅特致电欢迎,回南京后,又设宴款待。《雄狮》即应为酬答朱家骅的鼎力襄助,题赠于此时,二次署款书风亦与时间吻合。


《雄狮》 局部

  狮子是徐悲鸿喜画和善画的题材,早年间即好摹写,上世纪二十年代留学欧洲、长居柏林时,得以近距离观察和写生,他在《徐悲鸿自述》和《述学》中,反复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柏林之动物园,最利于美术家。猛兽之槛恒作半圆形,可三面而观。余性爱画狮,因值天气晴明,或上午无范人时,辄往写之。”“故手一册,日速写之,积稿殆千百纸。”其热忱与勤奋可以想见。“亦曾见憨笑,亦曾亲芳泽。亦曾闻悲啼,亦曾观舞跃”,迨为当日实录。除直接师法造化外,徐悲鸿的狮子造型也多有借鉴法国的浪漫主义雕塑家Antoine Louis Barye(1796-1875)作品,其雕塑《待猎之狮》、《狮子与蛇》等,对徐悲鸿创作产生很大影响。故徐悲鸿狮子结构之准确、造型之生动前所未有,是中西合璧的成功典范。


《雄狮》 局部

  1938年,徐悲鸿完成其动物画的代表作《负伤之狮》,与本幅在尺寸、布局等方面高度相似,唯狮子朝向不同。个别细节的差异亦颇值得玩味,《负》以狮言志,其怒目圆睁,肋骨凸露,劲瘦的身躯与桀骜的神情形成鲜明对比,是国难方殷时,中华民族奋起反抗的象征。本幅雄狮则被毛厚实,眼神明亮而含无限深情,明暗的处理、色彩之凝郁,深具油画质感。画中题诗亦见于1928年另幅作品上,历陈狮性中天真烂漫一面,足见画家爱狮,亦颇通其性,故写来大气磅礴,如有神助。


《雄狮》 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