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八十七神仙卷》:论其与《朝元仙仗图》之原位
来源:澎湃新闻 | 作者:澎湃 | 发布时间: 2018-04-06 | 140698 次浏览 | 分享到:
  4月1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之际,原徐悲鸿所藏《八十七神仙卷》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全卷展出,仅展三天。这些天,为观看这一被称为“悲鸿生命”的画作,排队达两个多小时。



敦煌莫高窟220窟初唐帝王像

  唐代帝王形象大量见于敦煌壁画,尤其集中于唐代《维摩诘经变图》中,如有贞观十六年(642)左右的莫高窟第220窟,文殊菩萨下端的帝王身着衮冕(见图18),肩绘日月,如《唐六典》所说:“衮冕垂白珠十有二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黄主纩充耳。玉簪导。玄衣纁裳十二章。”不过,细节略有出入,如壁画中的帝王冠冕不是垂12旒白珠,前面只垂有6旒黑珠,后有几缕白珠,或许是偏僻地区画匠不十分清楚皇室礼制的细节。莫高窟其它有类似帝王像的还有初唐61窟、335窟、盛唐103窟、咸通年间(856-861)的156窟、中唐231窟、晚唐193窟、138窟等,乃至五代61窟、98窟、454窟等,以及其它一些画面如涅磐变之举哀图(中唐158窟)、金光明经变图(中唐131窟)、梵网经变图(五代454窟、榆林五代32窟)等,头戴冕旒的帝王像大致都如此。五代第98窟有于阗国王供养像,榜题为“大朝大宝于阗国大圣大明天子”,国王头戴平顶冕旒,前后各垂有彩珠六行。由此可知,自初唐至五代,帝王形象普遍见于莫高窟壁画,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有“衮冕垂白珠”。联系到传为初唐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卷》(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可知这是来源于唐代帝王实际形象的一种流行模式。吴道子在洛阳老君庙所绘《五圣朝元图》中的唐代皇帝,应该就是这样“衮冕垂白珠”的形象。

宋代最常见的头戴冕旒的图像是玉皇大帝。虽然他是四御之一,常常与其他三位(紫微大帝、勾陈大帝、后土地袛)并列,塑或绘于道观,但在宋代受到特别的崇拜,经常独立建庙或龛,他的形象一般都是头戴冕旒,如大足三例,一为大足舒成岩第5号玉皇龛,作于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又如石门山玉皇龛,作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再如南山“三清古洞”,作于绍兴年间,除“四帝二后”中有玉皇外,左侧刻有出巡图(这种形式更接近壁画常见的《朝元》模式),头戴冕旒的主像也被解释为“玉帝”。这三处头戴冕旒的玉帝像都集中作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1)。

未设置二维码
名家专栏
悲鸿画库

悲鸿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