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画坛大隐刘勃舒
来源:网络 | 作者:鸿雁 | 发布时间: 2018-03-29 | 22861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几年,国家画院新闻频出,变着花样折腾,俨然成为了社交的名利场。在这些热闹的艺术市场、喧嚣的画展开幕仪式或者五花八门的媒体炒作上,很少看到一个人的影子,他就是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刘勃舒先生。

刘勃舒

  近几年,国家画院新闻频出,变着花样折腾,俨然成为了社交的名利场。在这些热闹的艺术市场、喧嚣的画展开幕仪式或者五花八门的媒体炒作上,很少看到一个人的影子,他就是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刘勃舒先生。
  多年前,我在中国画研究院拜访过刘勃舒先生,他很瘦,很像他画的马。作为艺术大师徐悲鸿的关门弟子,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历任中央美院、中国画研究院(今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协重要职务,亲历和见证了中国当代美术发展历程的刘勃舒,他现在绝少发声,绝少接受媒体采访,举办的正式画展也是屈指可数。他说:“我的脾气像马,有点不驯服的。”


三惜草堂藏品:刘勃舒 “奔马图” 尺寸:68cm×68cm

  提起刘勃舒就不能不提徐悲鸿,刘勃舒与徐悲鸿的故事,已经成为20世纪中国画坛上的经典传奇。1947年,12岁的刘勃舒在家乡的中华书局看见两册线装本画集,封面是徐悲鸿的水墨奔马,栩栩如生,气势凌云。刘勃舒爱不释手,流连忘返,但苦于囊中羞涩,遂每日去书店临摹这件作品。后来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给徐悲鸿写信,寄上自己画的马。徐悲鸿对这个未曾谋面的孩子非常看重,回信给他希望他到北平学习:“勃舒小弟弟,你的信及作品使我感动。我的学生很多,乃又在千里之外得一颖异之小学生,真是喜出望外……不必学我,真马较我所画之马,更可师法也……须立志成为世界第一流美术家,勿沾沾自喜渺小成就……”又在刘勃舒的马作上题词:有美好远景。之后,徐悲鸿不断写信指导刘勃舒:“学画最好以造化为师”,“务其扼要,不尚琐细”。三年后,15岁的刘勃舒被中央美院破格录取,成为徐悲鸿的关门弟子。


  进入中央美院后,刘勃舒每周带作业到徐家,徐悲鸿一一评点,好的发扬,不好的改正;他要求刘勃舒画3000张速写,在素描、写生上下的苦工……徐悲鸿严谨的艺术态度、诲人不倦的学风,让刘勃舒受益终生。刘勃舒在中央美院求学时,北京三四环外面就有马场,有时他出门看见马就跟着走,看它肌肉的变化、琢磨它运动的规律,不知不觉跟到城外去了;文革前他去农场改造,拿着行李从招待所搬到马棚去住;他去伊犁,夜里在草原上走,没有看到马,当地人说“马都在山上呢”,他就去了山上,去看“那种天然的野性。”国外友人知其所好,给他寄来有关马的画报、影集,让他发现马在跨栏时的特殊动作;看电视赛马节目,旁人看的是激烈的竞争,他却忙不迭按下暂停键,画小稿子,记忆马奔跑时候的运动规律。刘勃舒说起汗血马、蒙古马,种类、特点,如数家珍……
未设置二维码
名家专栏
悲鸿画库

悲鸿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