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空气清冷的冬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徐悲鸿之孙徐骥的画室,画室有些凌乱,里面堆满了各种颜色、各种尺寸的大小画册和已经完成或未完成的油画作品。徐骥正在这里创作他的《德国印象》系列油画,这是去年8月他自德国归来后一个新的系列作品,这一系列的作品完成后,将会在今年春天与其他系列的作品同时展出,而他目前正在进行的重要工作,是与法国国家博物馆的修复大师协作,修复爷爷徐悲鸿的知名油画作品。
“我们也没有给他标准,你会看到他的画会给我们惊喜,也许笔法不是那么准确,但却带有小孩独有的那份童趣和没有束缚的笔触。所以小孩子给我的启发也很多,我们也合作,在同一张纸上,他画他的,我画我的,最后小孩子用他的方式把我们的作品天真地结合在一起。”徐骥对于培养儿子的绘画也有自己的观点,“中国的孩子需要塑造更多的文化自信,所以我要给他自信,跟他说你画得很好,色彩也特别棒。”
学画画一事,徐庆平教授就没有要求过徐骥,“我都是画随心动,天马行空,小时候画飞机、军舰,也画古树园林,眼睛里看到的,都会用笔表现出来。父亲希望能够保持我对绘画那种本真的热爱,从小到大都是这样的。”徐骥在小学三年级参加北京第一届少儿绘画大赛,得了奖:“我记得画的是长颈鹿,刚去完动物园,把我看见的画下来,画得很卡通,有小孩子的视觉感受,融入了很多趣味性在里面。”
当然徐庆平教授对徐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每次他去欧洲回来,别人都带日常买不到吃不到的生活品,只有他带画册,不同风格画家的大画册。我小时候想看到好的作品很难,不像现在上网搜索就可以全部呈现出来。”儿时大量画册的阅读学习,自然而然地给了徐骥足够的艺术养分。
父亲对徐骥最大的支持就是让他随性而发去进行创作,对他的创作也是只给建议不给干涉。“他在巴黎待了很多年,看到了西方的艺术教育方式,他有了自己对教育小孩的理念,他从小就是不强迫我学,希望我能 好学 ,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可能会更好。”徐骥说,父亲告诉他,一个油画家一辈子,能画100张好油画就不容易了,“我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希望每一张画都是精品。”
谈奶奶
廖静文,是长辈更是领导
从2003年徐骥进入徐悲鸿纪念馆工作以来,与奶奶廖静文工作和生活就紧密交织在了一起。“他是我们徐悲鸿中学培养出来的第一届学生,从美院毕业以后就走进徐悲鸿纪念馆工作,主要负责典藏展览,从进馆到现在就是展览、保管、清点整理和完善文物作品。廖静文是徐骥的领导,也是奶奶,晚年的馆内工作、生活,徐骥承担了很大的部分。” 徐悲鸿中学副校长罗光辉告诉记者。“而馆里所有的作品都在他脑子里,什么时间修复,修复到什么程度了,他现在是最清楚的。”
“奶奶是社会名人,事务很多,但她对徐骥的关心也很多,对他的艺术创作也会给一些意见。”徐骥的夫人杨净眼中,徐骥是个很内秀的人,他对奶奶的爱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他会用日常的行动来表达。之前在拆掉的老馆里,徐骥的办公室与廖静文的办公室是斜对门,只要有时间,他们会一起探讨工作,一起用餐。